张宏杰的三本一套的书,也是一种视角中(在学院派和世俗派里都存在的一种历史分析视角)相对另类的表述方式,对于中国专制统治来讲,2000多年来一直沿用的秦制,直到今天,我们还能看到很多身影。
秦制会致力于消灭社会,也就是消灭那些有影响的人与组织,以制造一种散沙化与原子化的扁平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可以极大地降低汲取成本,更便于剥削,压榨和横征暴敛。
中国的统治者力图使历史停滞在一个特定阶段,因为他们追求的不是社会进步,而是社会平衡。是让民众不要争,消灭民众的竞逐之心,让他们安于穷困与愚昧。
从叔孙通建制到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就启动了打断士人和精英膝盖与脊梁的进程(因为士人的人格追求,在专制达到极峰时,就成了君权最不能容忍的障碍),直到隋炀帝的科举制度的实施,让李世民都发出了“天下英雄尽入囊中”的感慨,得意之情无以言表。但同时,由于府权对君权的制衡,普通的中国百姓还不至于成为奴性十足的,行尸走肉般的存在,直到赤贫出身的朱元璋掌权,通过他自以为是的一系列政策的颁布实施,以及随后的清朝统治者的萧规曹随(清朝统治者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统治者,认为明朝制度非常好,认为历史上最牛的统治者就是朱元璋),更是让中国人在根本制度上从此成为有胃无脑的物种。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就以独特的视角,对乾隆进行了毫不留情的剖析。
乾隆盛世其实是在勤奋苛责的雍正的手中积累下的国家财富与清廉吏治的基础上得来的。乾隆盛世的功绩是创造了空前的政治稳定,养活了数量空前的人口,奠定了中国今天的版图。然而给中华民族精神上造成了永久性创伤,乾隆时代是一个只有生存权,没有发展权的盛世,也是中国历史上民众权利被剥夺的最干净,意志被压制的最靡弱的时代。乾隆盛世,是以人民只许有肠胃,不许有头脑为代价的盛世。
君权像恶性肿瘤一样,是世界上最具扩张性的事物之一,它不允许任何独立的事物存在。专制权力的独占性本质驱使它永远努力冲破一切限制,挣脱所有束缚,深入社会每一个角落,毒化每一个细胞,直至最后整个社会在它的紧紧拥抱中窒息而死。
《洪武-朱元璋的成与败》从文化基因与人格塑造上分析了朱元璋,这个把独裁专制制度彻底夯实了的人是如何让一个民族彻底走向愚昧无知的。
事实上,在温文尔雅、充满书香气的上层文化氛围之外,传统中国还一直存在一个恒定的下层文化广场,这种文化是饥饿的产物,实用主义是它的核心,占有和保存为数不多的生存资源吸引了这一文化场的全部注意力。而诸如人的尊严、价值与美之类的优雅话题不属于它的话语范围。它是现实而有效的,这种文化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破坏力。流氓是皇帝的“蛹”,朱元璋就是带着这样的文化背景登上皇位,而他的统治时建立了一个超稳定,超低效率的社会,造成了中国经济结构的一次巨大倒退。
中国文化中携带着“贫穷基因”,或者说,“贫穷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而中国的顺民又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物种。
历代皇帝都乐于剥夺其他社会成员的自由来成就自己的绝对自由,损害其他人的方便成就自己的方便。而专制制度下,因为缺少民主制度下的监督与制约,官僚系统的腐败并不是一种病态,而成为一种恶性肿瘤一样的常态。
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像明代那样重视纲常名教。可是也从来没有哪个朝代像明朝后期那样,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空前低落,人们的精神生命空前萎缩,社会陷入严重的道德危机之中。
道德价值过分张扬的最终结果是整个价值体系的扭曲坍塌和人欲中卑劣丑恶一面的大放纵大宣泄。
《千年悖论-人性的历史实验记录》,从8位历史人物入手,分析了历史大背景下,人性和人生价值选择的无奈,即使是叱咤风云的人物(甚至是因为个人的选择而决定了历史走向的人,如书中分析到的吴三桂),在大环境,大背景下,甚至阴差阳错地选择了自己最不想选择的道路。
《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从每年一件主要事情入手,分析了晚清闭关锁国政策在遭遇工业革命强大起来的列强时,如何被倒逼着进行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的被动改革,对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了连贯性的剖析,一些历史名人是如何从坚定的保守派转变为坚定的改革派,而一些历史名人又是如何沽名钓誉,让人不耻的。究其改革举步维艰的本质,核心观点是两点:一是所谓天朝上国,其实就是皇帝一人的的面子,具体事件仅仅就是面见天朝皇帝时,是否应该行跪拜礼,而导致大清一直无法和列强达成妥协,进而根本无法和列强保持沟通顺畅,使大清始终无法和世界上先进文明学习交流(即使有,也是是被动的,且外派的使节要不是不入流的混日子的官员,要不就是被迫顶着卖国贼名声的能人志士),建立完善的组织和机制,从而推动改革与先进文明接轨,整个国家,从上到下有着谜一般的文化自信,即使一遍遍地被痛殴;二是最高专制独裁者,因本身的知识结构和见识的短缺,加上“天下是我家的”这种认知,导致每每在最关键的时刻,昏着迭出,使很多人的多方努力功亏一篑。
书中还不停地提到了一种无法避免的思考和行事本能,清朝因为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而且并不是靠自己真刀真枪一步步打下的江山,所以就需要反反复复强调自己坐江山的正统性,并实施非我族类,必有异心的各种政策(可以对照,参考元朝的昏恶倒退)也就是,凡是非大众认同的权利获取模式,上位者为了证明自己上位是在法理上站得住脚的,在很多时候就会出一些让人目瞪口呆,哭笑不得的荒谬政策。历史总是在何其相似的路上奔跑着!
《九王夺嫡》,《成为雍正》,讲了真实历史中的雍正是如何韬光养晦,最终获得了康熙的认可,获得传承,当然,一些事情的突发性,加上失败者抱团渲染,抹黑,致使民间野史众多,其实真实历史中的雍正除了相对苛责外,其实不管对兄弟还是下属,都算是皇帝中真正有情有义的典范之一。而所谓的康乾盛世,恰恰是因为有雍正朝的承前启后,才从接手康熙时,国库只有2000多两银子,到乾隆接手时,国库存银8000多万两,而国库的充盈并不是通过对广大普通百姓的压榨获得的,可以说,如果没有雍正朝,可能就没有康乾盛世之说了。
自古以来,任何朝代的统治者在施政,治理国家时,都离不开名门望族的拥戴和配合,即使打着唯才是用旗号的曹操,在后来也不得不回归此道。《门阀》讲了琅琊王氏的的起家,做事,传承的理念,那就是—成大事者,慢半拍。
《熊廷弼之死-晚明政局的囚徒困境》,是历史上名将之死系列之一,可以结合此前推荐的《岳飞之死》,思考大环境下的很多让人恨的咬牙切齿的无奈。
《无籍之徒-中国流氓的变迁》,可以了解流氓这个词是如何从一种事实表述演变成了一种众人皆知的涵义的,自己对照是否符合这一概念!
中国用人以富为嫌,西人用人以富为贤,不知道是不是农业文明的基因和商业文明的基因导致的必然结果
2024年2月28日记于姑苏
发表回复